登录 | 注册
中华查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查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查氏宗亲网(http://www.zhashi.net) 已阅:9656 / 回复:20(楼主)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查氏宗亲网(http://www.zhashi.net)与2010年5月8日正式开放测试,测试时间为一个月,欢迎各位宗亲踊跃注册,在使用网站的同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建议,期待各位的参与!

在测试期间主要任务:
1、发现和解决网站不足问题
2、共同努力是网站论坛板块趋于合理化
3、初步建立网站管理团队
4、共同参与网站各项建设,如网站LOGO等问题


作者:查德祥 (2010/5/22 12:37:14)   回复此贴
  泾川查氏 第 1 楼

清明时节,雨中和一众家人,回到了许久未见的家乡,而且家人中还有几个是第一次到来,寻找着父辈及祖先的踪迹,感觉一切是那么的亲切,一切是那么的陌生而又熟悉。雨中清新的空气衬着古老的街道,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纯朴。洪公祠、宝公祠、二甲祠,爱日堂、馀庆堂、翔义堂,庄严中又显出几分灵性,大气中又透着几分婉约。此时此刻,站在她的面前,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畏和自豪。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家乡是一个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使它变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环绕着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炼千年的珍宝。家乡也是一位恬淡隐忍的老者,他虚怀若谷,敦厚古朴,不与世俗争锋,怡然自得。
站在家乡的河边,看着家乡的老屋,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不由从心中大喊“故乡,我回来了!”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06:30)   回复此贴
  查济古村:栩栩如生的水墨画 第 2 楼

查济古村:栩栩如生的水墨画

       皖南胜地有查济一村,取查氏之姓,济阳之名,建于隋而兴于清。携黄山,揽九华,临太平,望桃花。四顾环山,三溪并流。茂林修竹,千峰竞翠。山有脉,水有源,高有隐寺之塔,下有通市之桥。白墙黛瓦,绵延十里,鸡犬相闻,老少闲舒。牧笛荡春山,蝉鸣惊鸥鹭,红楼傍溪湾,桥隐云雾间。春披黄金甲、夏沐三溪水、秋闻桂花香、冬听龙山雪。晨雾如纱,笼罩几缕炊烟,夕阳无限,漫卷一天红霞。真山真水真诗意铺就十里画廊,古村古刹古风韵尽显万古风情,“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李白诗曰:“别有天地非人间”,确是江南水墨图。
  查济古村落群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距县城60 公里。位于黄山山脉北部,东靠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与九华山毗连。村庄方圆30 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这里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古建成群。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制定出村落规划图,对查济全村的建设作了总体布局。村外有钟秀、平岭、巴山、石门四门;环绕村围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有岑溪、石溪、许溪三条小溪穿村而过。其中主溪流许溪河两岸为商家、经济、文化中心,溪左岸为纪念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名“济阳”,溪右岸以姓为地,为“查村”,两岸合为“查济”。明朝三品官查绛曾有诗云:“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许溪两岸上下十余里,房屋鳞次栉比,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板路遍布全村的大小街道长巷,素有“查村查(遮)半天”之赞誉。“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四句诗词,既道出了查济的概况,也写出了查济当年的盛景。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08:49)   回复此贴
  查济的“查”字在这里念“zha”,而不是“cha”。查济村民,十有八九姓查。据宗谱记载,查姓原是周朝 第 3 楼

查济的“查”字在这里念“zha”,而不是“cha”。查济村民,十有八九姓查。据宗谱记载,查姓原是周朝伯禽的后代,周惠王(公元前676 年)肇封查邑(今山东济阳)以地而得氏,公元前314年周赦王姬延,号东安,改姬姓为查姓,为查姓一世祖也。西汉建元年间(公元307 ~ 314 年)避石勒之乱,诸侯奔窜各郡,莫知所考。其显于泾县则自三十九世祖查文熙公,他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大建初年(公元596 年),隋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明经登第,受封为天台宰,后任宣州刺史。唐高祖登位(公元618 年),又召兼任池州刺史。从此往返宣、池两地,途径查济,被这块秀丽的山水风光所吸引陶醉。唐武德八年(公元625 年)致仕归里,迁居查济,开辟村落,距今已有1380年历史。

  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再加上查文熙本人为官宦出身,以严治家,以礼待人,注重教育,历代子孙大多数均为官宦。直至四十八世祖查诚为池州刺史,率兵御寇,(黄巢起义)于陵阳县(今青阳县境内)战死,唐文宗惜之,敕封王爵,官位一品,并赐匾额“忠烈”,建庙宇祭祀。宋宣和年间,查姓五十九世祖查远官封浙江都司,后升任光禄寺正卿。其后裔常年奔波于江浙一带经商为业,逐渐在浙江海宁、江西婺源、江苏丹阳等地开辟了新的村落,如清代大画师查士标、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镛)就是其代表人物。后发展到北京、天津等地,因而各地查姓均属同姓异枝无不出自查姓。查姓分支后,居住查济的为震山派,迁往江浙一带的为龙山派,明朝中期,查济鼎盛时期,龙山派有同宗人携“水木根源”匾额前来查济认宗(该匾被挂在“查氏宗祠”——“仁孝堂”正中大梁之上,文革期间被毁),自此之后两派互有往来,清朝后期,家运衰败,两派来往也逐渐稀少。但是,“查无二姓,全球一家”的观念已经烙印在每一位查氏后裔的心中。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09:34)   回复此贴
  鼎盛一时的查氏家族 第 4 楼

鼎盛一时的查氏家族

  自四十八世祖查诚被唐文宗敕封王爵后,查济也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辉煌。查姓官宦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六十六世祖查郁,字忠十,号若棠。生于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公元1230 年),卒于元朝至元十一年(1318年),享年88 岁。因其为人淳厚,人财茂盛,开基立业,规模宏远。建宗祠、修宗谱,将查氏排辈三十代。查郁治家严谨,家规森严,就连第四个儿子偕四因犯家规也毫不留情,当众于宗祠给予重责。查郁共有六子,受其父影响,每人都发迹。遂于明朝宣德年间各建大祠堂一座,每座大祠堂各有特色,有的气势雄伟;有的精雕细刻;有的豪放粗犷;有的诗情画意;有的见砖不见木;有的见木不见砖。特别是祠堂内的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堪称一绝。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二甲祠、宝公祠、洪公祠、德公厅屋、怀素堂等。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查绛(任大理寺评、事、浙江按察史)平倭有功,进秩三品。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查铎(杳绛之叔),任德安推官,山西参议,广西兵备史。叔侄俩居官清廉, 恤体民情,深受皇帝赞赏,特御赐叔侄俩于村口建造牌坊两座旌表。叔侄同受皇恩,建造牌坊,实属罕见。他们归隐后,修缮“水西书院”(泾县水西庙)来此讲学,有名弟子“双萧(萧彦、萧雍)均为当朝重臣。清朝初年(顺治年间),查曰炜代皇祭祖(受封代驾王),钦赐匾额《帝简劳臣》。康熙十六年广东游击加都督衔查之恺授“光禄大夫”,封“救驾王”,钦赐《四代一品》匾额。康熙四十一年,“爱日堂”一门兄弟六人,先后俱登皇榜(全中进士、举人),主考官大喜,赐《蓝田钟秀》匾额悬挂在大门楼上(这些官邸、匾额均存)。当时凡来查济的文武大员进入村口则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他们回家省亲,鸣锣开道可和皇帝一样鸣锣“十三开”。明末清初时为查济的辉煌年代,那时,一门六进士、三进士、兄弟进士、文武进士、文武举人屡出不穷,官至翰林、京官、知府、州官、县官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发迹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建祠堂学堂,造庙宇宝塔,筑桥修路亭。当时建有108 座祠堂,108 座庙宇,108 座桥梁。现蓝山岭、万峻岭(青阳县境内)、九华山均有查济人修建的路亭。当时查济已有宅院近万座,人口号称“十万”,“泾县查村”名播全国。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0:24)   回复此贴
  查氏家族的文化教育 第 5 楼

查氏家族的文化教育

  自查文熙后,查济人开始把文化教育放在首位,他们发迹后在广建祠堂宅院的同时,建成了许多书院、书屋。除查绛叔侄修缮的“水西书院”外,当时最负盛名的还有“济阳家塾”(缉熙堂),“凤池书屋”(均有图、匾、遗址存留)足以证明当时查济教育的盛况。村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在祠堂里可以看出,读书做官的,祖宗牌位排在前,戎马生涯、经商发财的排位在后。村里的孩子必须读书,学费由祠堂负担,有天资及考上秀才的学生被送到有名气的学院,由名家学府老师一对一教育培养,学费由家族负担。每三年一试的科举是查济人最露脸之时。因为他们从不用钱捐官买官,全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取得功名。

清道光年间,查炳华、查日华兄弟先后双登进士,全村人敲锣打鼓,悬挂灯笼,高举写有“兄弟同登”的横幅去村口迎接他们荣归。从“查氏宗谱”中还可以看出查济人对教育的重视和治家的严谨,它记载着一系列读书要则:“一要循序渐近,二要熟读精思”;“读书以百遍为精,学问之功全在讲贯”;“写字务要庄重端楷”等。并制定了家规家训:“一尊君上、二敬祖先、三孝父母、四隆兄长、五宜兄弟、六下闺阃、七慎婚嫁、八慎交友、九尚勤俭、十睦家族”;“一戒忤逆、二戒凶横、三戒赌博、四戒酗酒、五戒偷盗、六戒强葬、七戒伐阴、八戒轻佻。”足见当时查氏的家规之严,严谨的家规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因此,造就了不少人才。查秉钧一家就是一个典例。查秉钧(光绪二十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匾额及官邸均存)他正逢清政府腐败之时,面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怀忧国忧民之心,作《集民团疏》一文,主张团民为兵,以省养兵之费,济兵力之穷。清政府未能采纳。官场不得志后,他立志书法,草书几近“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境界,为世所珍。他为家乡书院题写“复兴文教”,以勉励家乡人发愤读书,重振查济。他对子孙的教育更为严谨。其子查谦、其孙查全性均为近代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查谦曾被选为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查全性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化教育除从这许多官宦身上体现出外,每十年一度的“大斋”、“目连戏”和一年一度的“祭祀”、“南坛神会”也将查济的民间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的淋漓尽致,无论从思想上、艺术上或者是实际活动中,在极其昌盛的查济都体现出她独特的民间艺术和乡风民俗之魅力。由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这块秀丽的山水风光,查济历来就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 年),大诗人李白畅游桃花潭时,应查济四十五世祖查师模(历任中书郎、校书郎)之邀,来到查济石门碧山栖息数日,被这里的山川美景所陶醉,竟然忘记下山。查师模携礼看望,两人对酌共歌,李白即兴赋诗一首:“二人对酌山花开,一杯复杯尽开怀,我醉欲眠君莫笑,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品味着带有兰花香味的“青山云雾茶”和一杯杯美酒,面对眼前如画的美景,李白更是情不自禁,酒至半酣时,挥毫写下了“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宋淳熙乙酉年( 公元1174 年),当时的南宋宰相徐时来到石门,在石门峭壁上留下一首诗,特地描写查济的情景:“山中薄产有菜田,出入于兹五十年,夹径两岸几蜀道,沿溪十度含异泉。鹿门莫逐平生愿,屣齿曾为险阻穿,晚卜一丘旗岭上,辋川风月尚留连。”此诗目前仍清晰可见。查济的田园风光及淳朴恬淡、安详和谐的民风可见一斑。

  走向衰落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0:5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0 每页5条 当前1/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查氏论坛  执行时间:1,453.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查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