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查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查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查氏宗亲网(http://www.zhashi.net) 第 16 楼

族人无不啧啧称奇,认为皇上敕建该坊的十字午道,实是祥瑞之地。于是,在里门上加上书有“瑞凝午道”匾额,又制砖刻“仁让坊”镶嵌于背面,以示纪念,里门遂成里坊。节孝坊为一门坊,位于查济村珠公组。紧依岑溪,将一座东朝西的五间房和前墙连为一体。节孝坊是两层翘角牌楼。第一层翘角下原有青石制成“圣旨”碑,碑下乃大型砖拱,拱上雕有腊梅图案,象征该女子的冰清玉洁,拱下有青石横匾,上镌“奇节性成”。第二层上有青条石,镌有“旌表幼童查崇越聘妻徐德姑未婚节孝坊 乾隆三十六年十月建”,下层砖雕为双狮绣球图案。青石大门坊砌有两根砖柱,柱雕为精细“万”字砖雕花纹。

  这一违背人性的惨烈故事,可能发生在清乾隆年间。主人公徐德姑是查家童养媳,也可能是指腹为媒的聘妻。“丈夫”查崇越夭折后,徐德姑为其守节一生,再也不能着红妆,也不能单独与男人说话,时时、事事不得越雷池半步。小小年纪青春远逝,仿佛成了活死人。同时,还要以自己稚嫩的双肩承担起侍奉公婆的重任。徐德姑以牺牲自己青春和幸福生活换来查崇越一门荣耀,用如此惊天泣神的故事来兴建成牌坊,真是封建传统礼教的莫大悲事!该门坊不建于道旁,或许是查门受徐德姑恩惠太多,心中着实过意不去,以表时时怀念之故。节孝坊,作为封建伦理纲纪物化的建筑,宣扬倡导的是一种封建主流的精神伦理,看是一种荣耀,实是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奴役女性的一道枷锁。

  德公厅屋牌坊,座落于许溪河南岸扁官巷内,它的门楼始建于元朝顺帝十年(公元1333 年),这幢门楼既是一座厅屋的大门,又是一座可以独立的牌坊,此牌坊乃是元顺帝敕封“永德公”为“明羲官”而建造的牌坊。该门楼(牌坊)为砖木石结构,共有四层,其第一、二、三层砖雕尤为一绝,(其中第一、二层砖雕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毁)现保留的第三层砖雕图案为“鲤鱼跳龙门”,她象征着该房主人已步入显赫官位之意。第四层则为皇帝御书“圣旨”和“明羲官”大字。门楼的砖柱石础均为倒立,乃是元代建筑风格的典范。

  查济的牌坊在文革中几乎毁尽。但从残存的部分构件中可以想象到当时查济牌坊的雄伟壮观,美轮美奂。所幸的是,现今仍存的两座门坊和一里坊,可以使人们从中窥见和领略查济鼎盛时期的牌坊文化。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8:02)   回复此贴
  回复:查氏宗亲网(http://www.zhashi.net) 第 17 楼

古庙古巷古厅堂

  佛教与山水自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历代高僧将道场建在风水宝地上,正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其实,大凡有村庄的地方都会建有寺庙,因为建村要选择理想中的风水布局模式。而佛教主张生命主体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对自然的召唤应作出正确的反映, 从而达到一种天人一体的境界,所以也要选择风水宝地来建寺庙。查济虽无名山,但却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所以在此修建寺庙也就理所当然了。

  关圣殿

  关圣殿位于富春村,紧傍狮子山,座东朝西。北望菥荻若屏,正眺岑峰巍峨,正前方有许溪、岑溪两溪汇合的溪流环绕而过。关圣殿在选址上巧妙选用借景法,雄壮而不失儒雅,体现了精深的建筑艺术。关圣殿建于清末。经太平天国战火后,查济明显凋零,又值军阀混战,在外任职官员、经商大贾纷纷回家避难,为保住查济一方桃源天地,他们寄托于关帝,倡议聚合族人之力,建造了关圣殿。一是希冀武圣神功能力保一方平安。二是战后查济人心散乱,相传关帝著有《关帝觉事真经》,用关帝的劝善书来劝说世人行善积德。进入院墙矩形大门,乃一过厅,过厅尽处有一圆门,前厅二门为方圆兼济。穿门而入,是一广场,广场设万年台,供唱戏和祭祀活动之用。

  大殿前有汉白玉栏杆和广场相隔,大殿门左右为两根方形白石柱,柱上有栌斗及短柱承托月梁,对斜撑上左刻有“千古”、右刻有“大汉”四字。殿内12 根檐柱和4 根金柱,其中2 个菱形白石柱础,其余为圆八边青石柱础。屋顶为穹形椽望板,中为方格平顶天花,并有八角形四层藻井。大殿内神龛乃白铁建成,用朱红漆绘制,上画二龙戏珠,帐幔低垂,神龛内关帝手捧《春秋》,面如重枣,三络长髯,栩栩如生。旁有周仓、关平肃立。神座上悬有巨匾,上书“浩气长存”。殿建成后香火极盛,附近村落朝拜者络绎不绝。建关圣殿本是镶天之法,目的是恢复查济昔日昌盛。于是在关圣殿右侧,富春桥畔同时兴建文昌阁。正当族人雄心勃勃时,不巧查济四甲里接连死了几位孕妇,惶恐中有人请来风水先生察看究竟。风水先生煞有介事地细细看了查济地形,认为查济乃裤形村落,故人衍繁盛。而文昌阁建于下腹位,关圣殿又血光红色,对女人不利。为确保族人生命安全,无奈之下,只好拆毁已建一半的文昌阁。阁基现仍存,并将关圣殿面村的右墙粉成白色,就成了殿墙左红右白的稀奇景象。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8:33)   回复此贴
  回复:查氏宗亲网(http://www.zhashi.net) 第 18 楼

松谷庵

  寺院选址是非常严谨慎重的事。它一般选在山间最高爽的地方,有良好的水源,无寒风烈日,且坐拥与顾盼山色之胜,隐而不露,达到“遥见近不见,及寺则豁然开朗”的境界。查济的松谷庵就选在这样的一个妙处。出查济村过桥,沿山脚行百余米登山,登行80 米,松谷庵便突显眼前。山门青石嵌方,上书“乾隆癸酉年夏月 最上禅林 宣城梅立本书”,字体遒劲有力。大门两旁有两块青石碑,是谓义助重修及改造围墙的碑记。进入山门,是五间二进大殿,殿门上也有青石嵌方,书“康熙年岁冬月立 松谷庵 贻庆公后裔重建”,字体清秀飘逸。

  前厅为圆形麻石柱础,后厅为方形青石柱础,座北朝南,建筑面积216 平方米,处于两麓环抱之间。昔日进入大门是背立两佛像,面门为弥勒佛,憨态可掬。背门则为韦陀,威严有加。进入大殿,上堂供三尊大佛,下堂列十八罗汉,今俱不存。大殿屋左有一巨碑,上刻有“灯田碑记”一文,劝人诚心事佛。大雄宝殿左有茂林修竹,在翠色掩映中有“凤池书屋”,乃该族才俊读书之处。右有菜园、厨房,旁立高僧羽化圆寂塔,塔高约3 米,今亦不存。在古禅林前有半月形水池,水池左有一个龙潭,查铎中进士后,到松谷庵赏玩,曾有诗赞曰:“一泓清静见青天,流往乾坤不经年,几次临流歌一曲,恐惊潭底老龙眠。”

  迷宫般的古巷

  查济有数不清的像迷宫一样的小巷,经常会让人不知身在何处,但仔细探索,又能发现这些巷子是处处相通的,七弯八拐总能走出去。据说村中的小巷直的为官道,横的为民道。清一色的被磨得溜光锃亮的石板路给了这些小巷无穷的生命力。巷弄是古村落中特有的产物,建房中让出的道路成了巷弄,巷弄两边是高耸的房子,中间一条狭小的路道,路道用长条石板铺面,蜿蜒曲折。纵横交错,生人进入古巷,如同进了迷宫。有的巷弄转弯处砌一块石碑“泰山石敢当”以避邪之用。石板路面下雨过后,积水很快就能渗入地下或流进街巷边的水沟,方便了村民行走。

  饱经沧桑古厅堂

  查济的古民居,特别是古厅堂的建筑十分考究,充分体现了主人的审美观和工匠们高超精湛的建筑水平。星吾公就是一处典型的实例。查济村东,许溪河的下游,抬眼望去,坐落在古民居群中的星吾公十分抢眼,但见青砖黛瓦,鳞次栉比,马头墙高低错落,重重叠叠,似飞马腾空,气度恢宏,蔚为壮观。星吾公是地名,也是人名。查德淑字号为“星吾”清乾隆浩封奉政大夫,吾赠通议大夫、旗表义行,恩予匾额建坊名标千古,在安徽省志中有载。星吾有六子,也就是六大房。长房至六房,每房子孙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古民居群,就叫星吾公。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8:58)   回复此贴
  回复:查氏宗亲网(http://www.zhashi.net) 第 19 楼

“凤翥堂”是星吾公的六房,也就是老六的房子。老六大名查光禄,号“凤翥”。目前是星吾公保存最完好的房子。查济古民居保护协会会长吴金生是凤翥堂的第五代传人。凤翥清嘉庆年间官居知州,诰赠奉政大夫。“凤翥堂”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有200 多年的历史,在许溪、岑溪汇流处畔水而建。门前数十根长石条相拼出宽2 米,长20 多米的路面。大门呈八字形门楼,院墙包围。进入大门,右边是边房,圆门内是茶座,用于招待来客用茶的小客厅。圆门外是庭院,有花台水榭。庭院到正屋。大门前三个石台阶,正屋外墙用两道墙砌成,里道是老砖墙,外层是花砖砌墙等。大门坊两侧各有一块青石雕碑上刻“日月同辉、龙凤呈祥、亭台楼郭、山川河流”等精美图案,与水墨花砖构成了一幅行云流水般精美的山水图。

  凤翥堂厅堂分上下堂,中门一字天井,厅堂左右两侧各开对称边门,通往内屋过厢、卧室。包括厨房在内整座房子共有二十多间,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屏风堂匾上“凤翥堂”三个金字,刚劲有力,匾下是凤翥夫妇的画像。凤翥顶戴花翎,身着长皮袄短马褂,马蹄袖,脚穿官靴,两鬓胡须花白,神情庄重。夫人雍容华贵,穿金戴银,身着皮袄长裙,显得端庄沉稳。左右楼阁各有一座神龛,用来供奉祖宗牌位之用,神龛雕刻人物花卉图案,玲珑剔透。屏风前摆设长条几,八仙桌、太师椅是主人和贵宾的座位,两侧也摆靠椅或太师椅中间放茶几待客。

天井两侧的隔墙分为两层,内层是老砖砌,靠厅堂一面是用花砖砌成图案,左右两壁对称,成为壁画装饰。壁下青石雕碑四块,左右对称刻有“飞禽走兽”花卉等,如麒麟朝凤、凤穿牡丹、双禄封侯(鹿、猴子捣蜂蜜窝),雕工细腻,流畅、逼真、布局严谨。天井用来排水、通风、采光。天井内的地面为长条石板铺就的地面,石板下有两道暗沟,雨水可从暗沟排走。四水流淌,取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日月星辰,春雨冬雪皆到堂前,得“天人合一”之灵气。

  古时建房没有水泥,有钱人家都是用三合土浇制地面。凤翥堂的地面就是配制的三合土浇制的。材料为沙子、桐油、石灰、糯米稀按比例配制混合浇制,厚度约8~10 公分,地面平整光滑,再用石灰桐油制成方块线条和所需要的各种图案,不仅美观,而且坚固耐用。厅堂的月梁斗拱、梁驼、雀替均有不同风格的雕刻,并随类附彩,尤其雀替雕刻工艺甚为精湛。左右梁驼雀替,雕刻有惟妙惟肖的雄狮、母狮和威武雄壮身穿盔甲的武士,目前仅尚存有两个小雀替的狮头完好无损。厅堂中间左右两道边门是到过厢和房间卧室的。进入边门到过厢宽敞明亮,用于放置日常起居生活用品,桌椅、茶几、梳装台、花架、花盆、字画、布局合理,清新雅致,使用便当。过厢里有四道门,每则两道相互对称,也是卧室的房门。

  卧室房间上下是木地板,楼上四间,楼下四间,间间相通。房间窗门全有雕刻,窗花刻的是松、竹、梅、菊、牡丹等花卉。窗栏板图案是古铜钱,梅花、花瓶、香炉、果品、书等,反映主人吉祥如意、家业兴旺的美好愿望。凤翥堂精美的雕刻艺术和合理的建造布局,增添了视觉空间的美感,营造了一种古香古色,朴拙而精致的居家文化,也是徽商文化同地方艺术的集合。是主人雄厚的财力,艺术审美水准的体现,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艺术精品。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9:23)   回复此贴
  回复:查氏宗亲网(http://www.zhashi.net) 第 20 楼

德公厅屋,座落于许溪河南岸扁官巷内,它的门楼始建于元朝顺帝十年(公元1333 年),既是厅屋的大门,又是一座可以独立的牌坊。门楼内隔一道天井,便是厅屋三间不太大的和一般民宅相似的建筑,唯一不同的是,它的主要结构是以十六根楠木柱为主。建造这样一座不太耀眼的厅屋为何要选用如此珍稀的木材为柱?这不能不显示该厅屋在当时对查氏家族的重要性。也给查氏后人留下一个难解的谜。

  经过相关人员长期研究,以及从“查氏宗谱”、“查氏支谱”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永德公”的4 个儿子继廉、继善、继福、继和均为明朝洪武年间的封疆大吏,分别担任广西兵备使、湖北巡察使、两河漕运史、浙江按察使等要职。他们既要纪念元顺帝敕封其父“明羲官”,又不敢得罪当代皇帝朱元璋,所以不敢建造庞大的祠堂纪念其父。却巧妙地借用这座前朝牌坊为门楼,盖了“德公厅屋”这么一座不显眼的房子。但内里的木柱之珍,砖、木雕之精,堪称为最。而为了避嫌却把内三间明朝初年建成的房子,仿照元代所建造的门楼风格而建,他们的用心良苦实在令人赞叹,也为查氏家族历代子孙所景仰。所以,这座经历了无数战争灾难、自然灾害、几百年的沧桑巨变的老屋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即便在皖南地区,元代建筑也所存不多了。就是在“十年浩劫”中,造反派毁去了所有牌坊,而对这座牌坊门楼却情有独钟,意外地保留了下来。甚至连“圣旨”和第三层“鲤鱼跳龙门”砖雕也没有毁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近七个世纪过去了,这座亲历了查氏家族的繁华,又目睹了查氏家族衰落的建筑也显得格外苍老、凄凉。这座老屋虽被挂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它们的梁、桁条、檩木均都危在旦夕,急需修复。

  “爱日堂”,坐落在查济珠公村民组,右有兰家垅蜿蜒,左有岑溪流过,呈左青龙右白虎之象,是目前查济保存的最完整和最大的一座明代民居了,建筑面积888 平方米。清乾隆辛卯年(公元1771 年),查济“爱日堂”后代一门兄弟六人,俱登皇榜。或文武中举,或进士及第,俱入仕途。一门显耀,美名四传。主考官大喜,赐“蓝田钟秀”横匾,镶嵌于“爱日堂”大门门楼正中,一时传为美谈。

  它前后共三大进,十个天井,房间多达19 间,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大门两边,完整的汉白玉大石门坊,石碑矗立三米有余,查济特色的稀有“花砖”镶砌门坊两侧,“蓝田钟秀(清代加嵌)四个大字笔势遵劲,刻工精巧。步入第二进,内厅、外厅、阶沿下20 多幅石壁画,内容各异,精美别致。而其最具有特点的该数其间镶嵌的6 块云南汉白玉,经多年的风雨侵袭、洗刷、现出各种五彩六色的线条,犹如天高气爽、层林尽染的一幅幅天然山水画。

  “四水到堂”的天井三间,象征着富庶人家的肥水决不丝毫点滴外流,整个房屋和墙四面不设一扇窗户,全凭这三座天井带来明亮的光线,但房内通风条件和光线的亮度却不能不让人感到吃惊,它们是那么的完美和清晰。

该帖子被泾川查氏在2013-5-25 19:25:54编辑过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9:4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0 每页5条 当前4/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查氏论坛  执行时间:1,773.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查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