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查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查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族氏祠堂文化 第 11 楼

族氏祠堂文化

  村落中的祠堂是查氏家族的标志性建筑,反映了查氏家族的兴旺,财力的雄厚,生活质量的高低。古村查济在明末清初的鼎盛时期曾建有108 座祠堂。祠堂用于族人祭祀祖宗(祠堂内厅装有壁橱,木架上摆放牌位、按辈排列)做大斋、办庙会、吃年饭、存放粮食的场所。

  查济10年举行一次大斋,大斋唱“止连戏”驱鬼神、驱邪气保地方平安。庙会每年一次,会期20天,有300多人伴演,活动乞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平安。祭祀在农历腊月初八开始,由各分祠安排时间,祭祀活动由族长(大老爹)安排一切事务,在各分祠举行。祠内有供桌,上摆香案、贡品,祭祀后族人一起吃年饭,十分的隆重。

  宝公祠,座落于许溪河下游要道,建于明洪熙年间(公元1425 年),是目前保存的查济最大的祠堂。宝公祠乍看外表,其貌不扬。走进祠内,方知其建筑气度不凡,首推进门大梁上的两块大浮雕,上刻“狮子滚绣球”,其雕刻之精、气势之雄世之罕见。几十根一人抱不到的银杏木大柱及柱下的石磉,更是让人赞叹不绝,石磉直径达一米有余,并伴有各种细致精美的雕刻。国家文物协会会长罗哲文教授见到赞叹说:“这里的石磉之大,雕刻之精,可与北京故宫的媲美。”柱子周围和梁架木结构上均有各种浮雕、镂空雕,动物、人物、花卉,均是精巧别致。

  祠堂共有三大进,第二进墙壁上,两边书有巨大的“仁、义、廉、耻”四个大字,象征着主人遵循祖训家规之意,而查宝源正直清白的一生(被族人敬为“仁厚长者”),一直是族人们的榜样。祠堂的最后一进更为讲究,穿过第二进巨大的屏风,在天井下面是对称的左右两个水池,两池中间有石板砌成的石拱桥,桥的两侧和后进临水池的一边设有栏杆、石板栏杆上雕刻各种动物和装饰花纹。而天井外面的两个翘角下设有周围的美人靠,这种巧妙的造型构思,在古建筑中实属罕见。

  后进的最上方是供奉祖宗牌位之地,读书做官的牌位供在最前,戎马生涯、经商致富的牌位排名在后,足见查氏族人对读书的重视。而“美人靠”据老人说就是当年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考上秀才)读书之处。他们由祠堂负担学费,请名家学府老师在阁楼上一对一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查济每三年一试的功名考试中取得佼佼成绩的人才,也就是这些祠堂家族里无上的荣耀。该祠后进大梁(过海梁)曾于一九一五年重修,当时该大梁曾由四十八人鸣锣抬下山入祠,可见声势之浩大。漫步许溪河畔近十余分钟,便步入查济风景最佳的黄金地带——红楼桥、洪公祠。悠然地行走在弓桥、青石板路上,再加上黑白敷色、高低有致的马头墙和鳞次栉比的飞檐翘角,本身就是一副宁谧幽美的水墨画。而红楼桥正处于这别致画面的制高点。从桥下往上看,宏伟的洪公祠映在桥洞的中央,小山、大树纵横交错,好一幅自然景象。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4:27)   回复此贴
  站在红楼桥往下看,或拱、或平几座横跨许溪的桥梁,下面的流水恰似一道美妙的歌曲,伴随着两岸人家黑色的瓦 第 12 楼

站在红楼桥往下看,或拱、或平几座横跨许溪的桥梁,下面的流水恰似一道美妙的歌曲,伴随着两岸人家黑色的瓦,白色的墙,又是一道绝妙的图画。据村中老人说洪公祠左边即红楼桥的南右侧,于明代嘉靖年曾建有三层小红楼一座,上开有茶楼、餐厅,有钱的族人们和四周的纨绔子弟常在此品酒、饮茶。

  走过红楼桥,进入外表灰暗,苍凉凄然的洪公祠。里面那清一色的近四十座汉白玉大石磉向人们展示着它昔日的不凡。门外许溪河畔,大青石块嵌成的护河栏杆上爬满各种藤蔓,既让人感觉到往日的显赫,更多的却感受到今日的衰落。祠内豪放粗犷却非寻常,尤其第三进更为出色,乍望是一层楼,其实它却是一座山坡,将坡改为楼,这种巧妙的构思,实属颇具匠心。后进天井下的两个水池,常年如一日,永远是蓄着那么半池水,从不满溢,也不干涸。

  千年的沧桑,风雨的侵袭已使我们不能再更多地了解该祠,它身边的三层红楼也在一九三一年山洪暴发被水冲毁,只剩它孤独的依然屹立于许溪河畔,背依兰家垅,似乎等待着有一天重现它的辉煌。

  二甲祠,(又名光裕堂 )现为查济古建筑群保护协会建立的“民俗博物馆”,也是查济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祠堂之一。二甲祠,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它是明王朝最黑暗年代却又是查济鼎盛时期的一座形象工程,所以,无论从营造、雕刻、装饰各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至今仍不失为一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大门右侧,另有一牌坊门楼,它的正面刻有“仁让坊”,反面则刻有“瑞凝午道”四个大字,(意为吉祥的瑞气凝聚在这条大道上。)一座钦赐“四代一品”的牌坊矗立在通往祠堂的大门之前。(这是后来清康熙十六年广东游击加都督衔查之恺因屡立战功,被康熙钦封爵赏一品“救驾王”而建造的牌坊)现已毁、唯存有那座大牌坊脚。

  大门门楼,全是木制雕刻结构,上面精雕着“空城计”等各种戏文图案。门前有以汉白玉为料质的栓马石栏杆以及上马石。进入大门,首入人眼的是漆黑的大门前立有两块大型白色汉白玉石鼓。两鼓间是高达一米五左右的“塞门”。据传,该塞门只有王府世家才能享有的封赏,有代表尚方宝剑之意。任何官员见到应立即跪拜,不能擅自跨入。而“二甲祠”于清顺汉年间出了一个“代驾王”查曰炜,代皇祭祖,赐钦“帝简劳臣”匾额,再加上查之恺“四代一品”封“救驾王”,只因二甲出了二个王,故享有“塞门”之封赏物。进入祠内一眼望去,乃是见木不见砖,清一色木板屏风镶遍祠堂的每个部落。大梁上大型镂空雕刻“喜鹊登梅”栩栩如生。而每个青石柱础(石磉)下各种戏曲、花卉、动物石雕更是逼真无瑕,令人惊叹不已。屏风木板上,当年祠堂的收支账目清单仍可见一斑,显示该祠的族长们历代重视账务公开化,也给后人们留下一个示范。当人们参观该祠时,一面想象当年“二甲祠”内“代驾王”、“救驾王”是何等地荣耀之极,门庭显赫,一面又看到了今日查济残墙、断垣,使人感受到今日的苍凉。也进一步激起了人们来探讨、研究它一切的欲望。

  现在,二甲祠内陈列了查济古建筑群保护协会从民间搜集的各个朝代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风俗物件。这些物品的展出,对人们进一步了解查济的历史文化,了解查济的乡风民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5:11)   回复此贴
  回复:查氏宗亲网(http://www.zhashi.net) 第 13 楼

古树古井古牌坊

  查济村的大紫荆树在皖南地区都属罕见。这棵树矗立于麻元村民组的祝官山南麓,树高约10 米,在其根部以上8米处,直径为1米,粗围有3.3米。相传为明朝嘉靖年间,查氏六世祖晋公,栽下该树,至今已有500 多年的树龄了。

  此树东临古官道上“贤宝街”的西关和“发祥古井”,南同横跨许溪河上“铎官桥”及宏伟的“进士第”遥对相望,古树、古桥、古井、府第,掩映生辉。每年的农历四月中旬,黄芯紫红色的五瓣花朵从繁茂的树叶中盛开了,紫荆树成了撑开的大花伞,同遍山怒放的杜鹃花争芳斗艳,形成了姹紫嫣红的佳境,紫荆花又喷出淳厚的馨香,沁人肺腑,使人心旷神怡。

  金桂飘香栗满园

  农历八月,桂花盛开,漫野飘香。在这时走进查济村,适又逢满山遍园的板栗树金果绽露,秋色满园,好一派“金桂飘香栗满园”的诱人景象。早在宋朝宣和年间,查济二十一世祖查远任浙江都司,一次因公去河北良乡(今属北京),无意中发现那里的板栗个大,实满,产量高,是用作干果招待客人之佳品。遂购下“大红袍”、“中秋栗”、“重阳栗”、“油栗”、“毛栗”等诸多品种,带回家乡沿三溪两岸山坡、园地栽种。数十年后,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板栗园。

  明代嘉靖年间,查铎在任山西参议之时,发现那里的桂花气味醇香,又逢“中秋栗”结果之时,于是产生了将桂花树移植查济,而引蜜蜂采花吐栗,使板栗带有浓郁的桂花清香。他购买了数百株桂花树苗,带回家乡沿三溪两岸山坡、园地栽培。果不其然,数年之后,桂花盛开之时,适逢“中秋栗”、“大红袍”成熟之际,而经过蜜蜂“传媒”,终使人们品尝到了这带有查济特色的“桂花香板栗”了。查济后人为纪念查铎遂将“中秋栗”改名为“桂花香”。一直到现在,查济仍享有“桂花香(乡)”、“板栗衬(村)”之美誉。查济板栗品种繁多,除最负盛名的“桂花香”外,“七月半”、“油栗”之类果大早熟,一般一斤只有十六枚至二十枚。“重阳栗”、“毛栗”成熟期长,保留时间也较长,它们都具有甘甜嫩脆、沁人脾胃的特点,是上等的干果珍品。

  “碧山云雾”吐兰香

  碧山,又名青山。位于查济北门(石门)内,海拔约700 米高的群山之中。唐天宝14 年(公元755 年)三月,大诗人李白应查济六世祖查师模之邀,从桃花潭来查济作客,闲暇之余,登上碧山,被这秀丽的山川风光吸引,在草庐栖息一周竞忘下山。其实,李白不但喜欢饮酒,也喜欢品茶。令李白久久不愿下山的不只是令他陶醉的山水风貌,更有那盛产于碧山云雾之中,兰香扑鼻的碧山云雾茶。时正值采茶时节,李白亲眼见茶农在那峭壁山峰,云雾飘渺的境界采摘茶叶,回来后经木炭大火烘制出那诱人的新茶。放入杯中,经沸水冲泡,但见清澈碧绿、汤色明亮;品之回味甘甜、香沁心脾。身临在这松涛悦耳、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品味着这浓郁兰花清香的“碧山云雾”,再配以美酒佳肴,无怪乎这位“诗仙”久久不愿下山。

  南宋淳熙乙酉年(公元1174 年),当时的宰相徐时去池州巡视,途径石门,被那奇松峭壁,小溪流水,山川风光所吸引,即兴在石门峭壁上写下了“山中薄产有菜田,出入于兹五十年,夹径两岸几蜀道,沿溪十度含异泉,鹿门莫遂平生愿,屣齿曾为险阴穿,晚卜一丘旗岭上,辋川风月尚留连。”对碧山所产的云雾香芽,更是赞叹不已,命从人购买了几斤回京贡献与皇帝,淳熙帝品尝后连称“好茶”,命徐时派官员去查济发展该茶,从那时起“碧山云雾”便作为“贡茶”而闻名于世了。

  近千年过去了,当日的,“贡茶”几经沉浮,似乎和查氏家族、查济村一样名不见经传了。然而,随着查济古民居再一次展现于世人面前,以其独特的东方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碧山云雾”也再一次获得新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6:17)   回复此贴
  回复:查氏宗亲网(http://www.zhashi.net) 第 14 楼

树包竹

  查济村里还有一处奇景——树包竹,在陈家坞有块二百平方米的平地,地面上三棵株树一字排开,四季长青、郁郁葱葱。这些树直径有1~5 米,高达8 米,中间一棵稍大,在其树顶上长出了一棵碗口粗的毛竹,竹身长达4米,枝叶繁茂,翠绿欲滴,令人叹为观止。据村里老人讲,这三棵树已经有三百多年树龄了,中间株树上长出来的毛竹也有16 年了。

  查济的古井

  虽然查济水源充沛,但为了用水方便,村民还是在村中挖掘了数口水井。目前保存完好的古井有4 口,最古老的为北宋古井。在村中红杏山庄内有口古井,据《泾县志》记载:该井名曰:“墨泉井”,大旱之年井水不枯,水质清洌,是全县的名井之一。评说查济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在皖南徽州地区,牌坊是与民居、祠堂并列的闻名遐迩的建筑,被誉为古建“三绝”,几乎成了徽州的标志。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圣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查济的牌坊,明清鼎盛时期就有20余座。这些牌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题名坊,是作为桥梁、墓道、祠堂、里坊的标志性建筑;另一类是旌表坊,是直接用来褒扬功名政绩,彰表贞烈节孝人物的建筑。但每一牌坊的建筑,都必须得到朝廷的允许,或由上直接恩准,或由下推荐逐级上报,以“圣旨”、“恩荣”、“敕建”等形式批准而建。所有牌坊必有其符合统治者褒扬的事迹。

  立在查济进村口的是两座四脚汉白玉功名大牌坊:一是为查铎立的“外台宪使青琐侍臣”坊;一是为查绛立的“奕世承恩”坊。村中还立有科举坊,有为查天民立的“开科坊”,有为查天民、查绛、查铎、查大期、查三聘、查曰俞、查会生、查醴、查耀文、查崇伦10 人立的“科第传芳坊”。这些石牌坊,实际上是一座座“封建科举纪念碑”,象征着官本位社会中读书入仕的崇高地位。在济阳书塾,大路过桥的道旁还立有6 座贞节牌坊。最触目惊心的是查伯用母及双遗孀一门三节立坊。牌坊本是起褒奖作用, 而这些牌坊建在路边,不得跨路, 显得遮遮掩掩,反映出统治者矛盾的心理。一座座贞节牌坊,就是在男尊女卑思想下对妇女奴役政策的实证。在查济,除上述石质牌坊外,还有里坊、门坊。里坊有“仁让坊”,就是原来的仁让石坊倒塌后,将里门改建成里坊的;门坊有如爱日堂边清代建筑“奇节性成”门楼式牌坊,是为旌表一女子守节行孝而建,建筑材料砖石并用。另一门坊即德公厅屋前四柱四层门坊,纯用砖建成,雕刻也采用砖雕,其第三层“鲤鱼跳龙门”采用半圆透雕手法,跃跃欲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6:45)   回复此贴
  回复:查氏宗亲网(http://www.zhashi.net) 第 15 楼

仁让坊建于二甲祠左侧,为里坊。昔日25 户为一里,如星吾公即为聚德里,东门桥前建前门,上书“聚德里”。查济每里出处皆建门,晚上关上大门,自成一统,如同现在的居民小区。该里为查图源后裔所居。查图源晚年乐善好施,特购五经遗赠诸子,在其“自述遗后人序”中勉励子孙“见贤者亲而近之,不贤者趋而避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敦乎孝第忠信之行,存乎礼义廉耻之风”。其子孙皆有祖上遗风,遇荒年捐粟赈饥,四代封义官,家业极为昌盛。泾县令认为其一门福禄寿乃仁让所泽,赠孝义堂匾,并申报旌表为查伯器建仁让坊于里门前。相传晚清某年腊月于坊下宰年猪,围观者众,猪宰后刮掉黑毛,正欲开膛,猪突从宰案上跃起跑向二甲祠,围观者纷纷追逐,牌坊“轰”的一声突然倒塌,而围观人皆幸免于难。


作者:泾川查氏 (2013/5/25 19:17:3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0 每页5条 当前3/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查氏论坛  执行时间:375.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查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